首页 - 新闻速递

以课程思政引领翻译专业内涵建设与创新发展——外国语学院翻译系专题教学研讨活动

来源: 添加时间: 2021-12-20

     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动教学技能交流,以课程思政引领翻译专业内涵建设,促进翻译专业创新发展。2021年12月10日,翻译系召开课程思政专题教学研讨会。本次研讨活动由翻译系主任王阿菊主持,翻译学科带头人鞠丽教授及翻译系全体教师出席本次研讨会。

  会议伊始,鞠丽教授为翻译系全体教师深入解读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2020),并结合我校翻译系特色,提出了具体而详尽的指导方针和建议。鞠丽教授指出,翻译系应该注重文化改革,提升翻译专业特色;翻译教师必须不断加强学习,多学、多用,形成课程思政内涵建设合力,提高思政效果;注重加强学生的中国语言文化修养,丰富学生的中国文化底蕴;翻译教师要对课程内容进行深度开发,对课程进行整体科学架构,贯彻价值引领、能力培养、知识传授的教育教学理念;最后,鞠丽教授以所授《英语》课程为例,指出课程思政要以多维的课程设计彰显其价值属性,注重教学内容的时效性,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润物细无声地涵育培养学生高尚的精神世界,将翻译系课程思政建设谋深、谋实。

�? 鞠丽教授-.jpg

鞠丽教授作讲座

  随后,与会教师纷纷围绕“课程”与“思政”如何有效融合发表自己的看法。王世文老师认为翻译系是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的高级翻译人才,在课程设置上必须重视汉语课程的比例,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同时,强调课程思政必须真正做到“润物无声”,使学生既能顾“正业”,又能树立正确的三观。

  路雅琴老师就学生手机族的现象发表了观点,认为如今通讯发达本应该是扩展知识面,看世界的有利条件,反而实际上却导致了学生的视野越来越狭窄,不关心国家大事;如何实现“三进”思想中的“进头脑”既是教师也是学生目前需要突破的核心点。同时,路老师就翻译课程设计如何将译者个人素养,大政方针结合到课堂内容进行了阐述,并对中国时政材料的外译如何突出文化自信进行了分析。

  张丽英老师就学生的合作精神、集体精神的培养进行了阐述,张老师认为教师要善于在翻译理论与实践的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教师的道德魅力与职业精神,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同时建议老师们可以按照个人专长为学生设定书单或者专门辅导,不断激发翻译学子们的求知欲,为学生指明方向,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祖红星老师就《高级英语》课程思政教育应该如何贴近学生,教师应该如何尊重育人规律,实现国家发展和学生个人前途的交汇进行了阐述;同时提到口译课程材料的选取标准,即需要教师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度,口译用词要有政治素养及爱国情怀。

孙丽莎老师认为大家分享的课程思政案例具有推广的价值和意义,认为翻译系课程要注重人文性,要将思政入大纲、入教案,实现全方位融入。

  最后,系主任王阿菊就翻译类思政课程的教学材料、教学设计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希望翻译系全体教师协同研究、共同努力,在传授语言知识和文化的基础上,增强自身课程思政能力,最大程度发挥每门课程的价值渗透和价值引领作用,努力打造一批独具特色的翻译课程思政示范课。

2.png

翻译系参会教师发表看法

  通过本次学习和讨论,翻译系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精神、内涵和具体做法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把握,对促进翻译系教师间经验交流、加强翻译系教师队伍建设、激发教学创新实践起到了重要作用。


文图/鞠丽、王阿菊、张丽英 审稿人/冯振威、刘爱君

浏览量:76


Copyright © 2000-2013 版权所有:大连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地址: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轻工苑1号 邮编:116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