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速递

汉语国际教育系师生为大连作家森林“日新书简”活动品鉴《红与黑》

来源: 添加时间: 2016-10-17

  1116日下午,大连作家森林“日新书简”第十七期活动“品鉴司汤达的《红与黑》”在大连市新华书店24小时书吧举行。我校外国语学院汉语国际教育系继今年5月受邀品鉴《复活》后,再次受邀为读者品鉴法国作家司汤达的《红与黑》。汉语国际教育系李丹、曹晖、聂英杰三位教师及汉语国际教育系15级学生马尧作为评论家参加了品鉴活动。活动由市委宣传部主办,海燕文学月刊社、大连市新华书店、西岗区日新街道办事处承办,沙河口区文联、大连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汉语国际教育系、辽宁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大连市书法家协会协办。作家森林文化平台是大连市委宣传部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谈话精神,积极推进“全民阅读”指导思想而推出的品牌阅读活动,旨在打造“全民阅读”新常态,平台始建于201410月。

    司汤达(原名:马里-亨利·贝尔)是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红与黑》是其经典代表作品之一,反映了旧时期法国社会王政复辟后的尖锐矛盾。品鉴活动在悠扬舒缓的配乐朗诵中开始,在朗诵《红与黑》经典片段、音乐演奏等环节之后,我校外国语学院汉语国际教育系教师李丹、曹晖、聂英杰、学生马尧对《红与黑》进行了深入解读。

  李丹教授为读者介绍了司汤达及其作品《红与黑》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交待创作背景,分析艺术内涵之后,就主人公于连的形象进行了深入全面的分析,李老师认为于连是矛盾的结合体,真诚与虚伪、自尊与自卑、叛逆与妥协、正义与邪恶,辩证地统一在这一形象身上,而这一形象折射了19世纪初法国王朝复辟时期各阶级尔虞我诈、利益纷争、无法调和的社会大矛盾。曹晖副教授细致深刻地解读了“红”与“黑”所代表的不同意象,认为作品中,“红”和“黑”无处不在,生命与死亡、利己与排他、理性与情感、理想与现实、爱情与阴谋等意象以交融断裂,虚实幻化的姿态笼罩全篇。作者基于现实而又跳脱现实,以法国政治事件和历史演进的风云变幻为切入点,在展示生活广度的同时更注重挖掘历史的深度,思考的是人类社会进程的曲折复杂以及人性在社会化过程中的美丑善恶。聂英杰副教授透辟精细地分析了阅读《红与黑》的方法和角度,认为可以从政治小说、爱情小说、风俗小说、成长小说四个角度对小说进行剖析解读,并对女主人公侯爵小姐玛蒂尔德的形象进行了剖析,指出人物性格是叛逆、冲动的,但也有着女英雄的形象特质,她与于连的爱情充斥着病态的浪漫主义情怀。继而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基于人物情感倾向、性格气质,由表及里地分析了于连、德·瑞纳夫人和玛蒂尔德小姐三个角色的互补关系。学生马尧谈及主人公于连给予现代年轻人的启示,他说,于连的爱情观和人生观传达了一位小资产阶级的抗战与拼搏,带有一定程度的盲目性,因此年轻人在奋斗的过程中要坚持正确的拼搏策略,用真切而纯良的心态和自重自持的人生态度取缔模糊不清的人生目标与追求。《红与黑》是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瑰宝,能够给当代青年寻找真正的爱情与幸福提供启发与借鉴。

   活动现场,师生的精彩点评引起了读者的广泛共鸣,受到媒体及读者的高度评价,市委宣传部副巡视员宁明为四位点评嘉宾颁发了“特邀嘉宾”证书。

本次品鉴活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进一步增强了我校的文化影响力,也为大连作家森林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鍥?.jpg

鍥?.jpg

鍥?.jpg

                                     (文/聂英杰,马尧,图/宁明提供)

浏览量:36


Copyright © 2000-2013 版权所有:大连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地址: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轻工苑1号 邮编:116034